杭州学区房

在孩子面前,我们都是纸老虎?

author

2017-12-13 17:39

记得几年前的夏天空气里弥漫着躁动,看报纸上说,哪里哪里小区业主家孩子都上不了旁边的幼儿园,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忽然想到三年后,是不是意味着小学也会出现同样的挤压情况。那时,对房子、学区房、教育格局一概不了解,但看着旁边蹦跶的女儿,涌起一些不安。

赶忙去查相关数据和资料,大吃一惊。前些年,主城区学校过剩,普遍实行小班化教学,但在2010年之后,每年大量人口涌入城市,新生儿也增多,入学人数急遽增加,不断兴建的学校也无法满足需求,而取消了小升初统一考试,普遍是“想要上好的高中,需要上好的初中,而想上好的初中,又需要上好的小学”。

在我小时候,对幼儿园、小学的印象就是玩,根本不记得还有择校,更没有课外辅导、奥数学习一说,稀里糊涂的长大,懵懵懂懂的成长,对学校的印象远没有池塘边的柳树、鸟巢、弹弓和小霸王游戏机更深。

 

然而,这些都是过去的逻辑。

 

如今,一切全变。如果思维不清零,可能要误事——然后,马不停蹄地看学区房,从城东看到河西,从新城区、郊区看到主城区,从兴建的学校看到传统名小,越看越心惊。去奥体看房时,绿荫浓翠里的蝉鸣把夏天的烦躁演绎得愈发浓烈,和中介一家一家上门去看,讨价还价,还得忍受房东各种傲娇。

终于有一家,初步谈好,约定第二天签约,虽然总价已超过家庭能力了,意味着每个月的收入大部分需要去还房贷,而彼时,我还在一家“稳定”的国企有着“稳定”收入,短期根本看不到收入大涨的可能。但咬咬牙,义无反顾。夜里辗转反侧,担惊受怕,心里全是忐忑。

 

半夜睡不着,去女儿房间,小小的她,均匀宁静的呼吸,心里终于踏实些,无论未来如何艰苦,都值。

孰料第二天,赶往签合同的路上,房东一个电话过来,已经和另一家签约了——楞了半天,无法理解,怎么可以这样!但也无能为力,放下电话,非常气愤。在房价上涨时期,看房基本就是被虐的过程。

转折点还是在老破小学区房,刚出来的房源,对于看房几个月的我,身心疲惫之余,已经对房价知之甚深,并对行情颇为了解,没有丝毫犹豫就拿下,然后迅速签合同,不给房东任何后悔的可能。

 

学区房或许在孩子的成长之路微不足道,仅仅是提供了一种微薄的可能性,为了这个可能性买单,不仅是我,其实是很多为人父母者的心甘情愿,这就是刚性。

 

在付出代价与“顺其自然”之间,我们更倾向于代价,这可能是没有背景家庭的一致选择,没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走捷径笑而不语的能力。

对于我们,没有把握可以将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学历复制到下一代,与之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把我们承担的这一代的无奈与苦痛传递下去。

这个城市的房价从之前的“一二三”涨到了“三四五”,好点的楼盘房价直逼6万而去。而现在的学区房已经成交破10万了。

 

现金并不意味着安全感,甚至什么都不是,稍不注意,面目狰狞的M2把多年积蓄的财富洗劫一空。父母辛劳一辈子,从土里田里琢磨出的人生经验,在货币时代根本不值一提,他们沟沟壑壑的脸上满是疑惑,迄今不能理解。

我也曾经不理解,这种“不理解”造成了这样的局面,人在大城市,但思维还停留在小时候的农村。这导致了一系列的困窘与疑惑。

可能因为有了孩子,才会对人生有更深的思索,对社会有更深的探索欲,想穷尽真相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唯有弄明白,把握住某种社会运行的隐秘线索,才能把真相的钥匙递给孩子,然后目送着她坚定地走向未来,一个没有我们——但依然可以走好的世界。

我们这一代,伴随着中国最壮观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还在惊叹城市的繁华、主城区的热闹,转瞬间似乎成为落伍的代名词,一个一个新的城区被规划、落实,一幕幕崭新的城市景象如同画面从眼前闪过,张大了嘴巴,目瞪口呆。

上次去北京一个朋友家,全家挤在东城区一个逼仄学区房里,周边是断壁残垣般的落魄景象,浑然不像大都市。所谓老破小,一些杂草从残破的围墙里伸展开来,在黄昏的暮色里招摇。朋友倒也不尴尬,买来一堆熟食和啤酒,边吃边聊,夫妻俩清华北邮,在北京也只普普通通人家,一开始房子买在郊区,随着孩子长大,只能卖掉然后切换到主城,仅仅为了好学校。

北京真的太残酷了,别以为北京比江苏轻松——这道理,我是明白的。仅以高考的一本率而论,诚然,这个比例,北京的“分子”是南京的两倍多。但北京的人才之聚集,竞争之惨烈,“分母”可远不止两倍,甚至七八倍之多,这从海外名校、中国C9/985的毕业生流向可以很容易看出来。

 

这意味着某种意义上,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远不如北京更焦虑、更恐慌。父母清华北大,子女电大卫校,这不是没可能,甚至是很大概率,此种现实的赤裸裸威胁,逼得家长只能成为孩子的梦魇。

小时候,讨厌父母管,讨厌做作业,讨厌应试教育。而到了现在,我们在重复父母辈对我们的待遇——而且压力还翻了几倍。事实上,我们的确变成了我们曾经最厌恶的那种“父母”,然后,面对一脸不情愿的孩子,从牙缝里苦涩的挤出言语:都是为你好!

 

有节日的群体,是社会“弱势”群体。

 

比如女人,所以有三八妇女节,比如老师,所以有9月10日的教师节,比如小孩,所以有六一儿童节。

这很诡异,家里的小太阳、小公主和小王子,居然需要一个节日来庆祝——可见,他们平时活得多么不快乐。而这些,是我们、学校但归根结底是社会的进化造成的。

这让孩子苦不堪言,我女儿都会在上厕所的间隙偷偷带进手机玩那么一会儿,在她刚申请的QQ空间里抱怨:童年在哪里?

一会儿时间,她同班同学纷纷点赞。

但我们深知,竞争好比是楼梯,往上艰难,往下容易。伍继红98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还曾获得过学习奖项。而如今,十多年未工作,生育六个子女,生活赤贫,仅靠救济为生。这就提示:中国远远不是“阶层固化”,因为坠落的流动性是一直存在的。

还真不敢放松了。

 

有一句话:穷人揪孩子,有钱人揪自己。这话听上去颇有道理,但其实毫无意义,能揪自己的人,就没有一个不揪孩子的,只不过方式显得“优雅”,好比有的孩子练钢琴、下围棋、跳民族舞,而有的孩子组建高尔夫球队,参与城市之间甚至美日欧的比赛。

我上过高尔夫练习场,膀子都甩得疼,毫无兴致。但一回头,看到一个六七岁小娃,凝神聚气,目视高远,然后缓缓动作,潇洒挥杆——吃惊至极,这可能就是区别,小时候我们是趴在地上弹玻璃球的。

 

70后、80后、90初注定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恐慌的一代人。

 

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是36%,2015年,我们的城市化率是56%,在未来,城市化率很可能达到80%多,这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来到城市,拥挤喧嚣的竞争中,必然导致资产、教育的分层。

数亿人来到城市,拥挤之下,推高房价、推高了教育门槛,推高了生活成本,形成了超大规模的教育市场,从而诞生了全球瞩目的巨型企业,也衍生了这代人的集体焦虑,尤其对于新的城市移民。

优越家庭的子弟与平民子弟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除了从容的底气之外,基于长期的人生规划是最核心的。优越的家庭,一开始就过滤掉生计、房子的担忧,特别是不必为短期生活发愁,从而可以从容不迫的选择最长远的谋划、最优化的路径,定位于高远,其人生走高的概率才大。

而来到城市的平民子弟,所有的问题都是现实的、急迫的,房租、房子、装修、房贷、日常生活等。明明知道眼前的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也未必有兴趣,但短期收入颇高,能解决目前问题,就会情不自禁的选择——哪怕多少年后,遇到了职业瓶颈,翻来覆去,夜不能寐。

工作的历程也是如此,如果24小时都被短期事务缠身,没有时间、精力去做更进一步的职业规划、人生安排,从二十多很快就三十多四十多,等到两鬓染斑,悔之已晚,基本宣告职业生涯的固化,这可能是很多上班族的痛点所在。

高房价是一种痛苦,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体验,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市场的萎缩,绝大多数行业与从事者也会面临被命运摆布的必然,身不由己,试图职业转型但被大量的房贷所困顿。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被眼前的短期利益束缚,人的格调就被捆缚,如果被细枝末节搅乱,人的高度就会受限。

第一代城市移民用专业、技能夯实生活,而我们的下一代,他们的生活场景、教育背景与专业、资产的认知理解,与我们迥异,我们是“生”与“活”,他们才可以“生活”,但有一点很明确,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意义,就在于帮孩子克服我们当年来到城市的青涩迷茫、房子的愤怒、被短期利益束缚的局限。

 

惟望我们现在买房,是为了以后孩子有能力换房,我们现世折腾,是为了以后不折腾,我们的折磨与算计,是让孩子可以不算计。甚至我们学理工科,辛苦点多赚点,就是为了孩子以后可以凭兴趣而不是看收入多少来选择专业。我们工作上的不自由,是为了以后孩子的选择自由,他/她可以坦然的选择自己的命运而不必像浮舟飘叶一般被其他人左右。我们在地上努力和扑腾,孩子才能飞翔。

 

以后,他们可以选择,也可以不选择,这是他们的自由。

 

但此时此刻,为人父母,不是不能理解现在的孩子吃苦,但同样是吃苦,美国的孩子在吃苦于项目、体育、丰富的训练,我们的孩子在吃苦于刷题,吃苦于为了上好的学校而进行的纯粹为了区分度的毫无意义的学习内容,并且,这种刷题的痛苦大于他们从中学到的解决问题的快乐。

 

他们可以应试成绩不好,但不代表人生就不能优秀。这些天我和一些教育系统的人交流,很可惜,有些孩子从小就放弃了自己。

 

中国的教育还是出了问题。我们需要的不是文件上的减负,需要的是更多元更深刻的教育变革,需要的是教育本质的进步,能根据每个孩子特点量身定做的一整套教育进阶系统,我们需要的是孩子人格完整,具备更好看待世界的方式。

 

他们如果能更好的看世界、与世界相处,或许就不会丢。否则,如果他们不快乐,我们终究会失去他们。

不知道昨天的两个小家伙最后有没有挨揍。

原文: https://mp.weixin.qq.c om/s?src=11×tamp=1513157630

作者: 阳光

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基于或者源自互联网,并全部遵守(BY-NC-SA3.0CN)发布。主要宗旨在于增加创意作品的流通可及性,以此作为他人创作及共享的基础,所涉及之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学区房小百科找房攻略教育资讯相关政策

专注杭城教育房产!